
点燃内心的黎明 - 禅
打坐的起源
大概由于古时候没有报纸杂志电视,很多古人没事时便独坐,不为什么。
而在无意中发现静坐会引发身心细微的神妙作用,因此,发展出坐禅的独门学问。
从欧洲古代遗留下来的图画中便可发现,
早在两千多年前,北欧便有静虑禅坐的历史了。
虽然早在2300多年前,庄子的著作便有一篇“颜回坐忘”,描述颜回的打坐境界,
但中国的禅起源于印度的禅那,于公元527年由达磨祖师带来中土。
禅来自美丽的传说
2500年前,印度的圣人佛陀在灵鹫山为大众说法,
他拿起一朵莲花示众,一言不发。
众人皆困惑不解,只有迦叶尊者会心微笑。
佛陀于是对众人说:
“我悟道的方法是:看透一切、包容一切,以喜悦的心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。
这种微妙法门超越语言文字教理,不能用逻辑思考,而是要用体会才能领悟的。 刚才迦叶尊者已经领悟而起共鸣,所以我将禅心传给他。”
于是迦叶成为禅宗的初祖,
拈花微笑便是禅宗的起源。
禅宗在一花一笑间诞生了。
无有功德
菩提达磨来到中国,梁武帝请他到金陵问道。
梁武帝问达磨说:“我造寺庙、抄佛经、度和尚无数,请问我有多少功德?”
达磨回答说:“没有功德。”
梁武帝又问:“佛法圣教的第一义谛是什么?”
达磨回答说:“廓然无圣。”
梁武帝又问:“在我面前者是谁?”
达磨说:“不识。”
由于与梁武帝话不投机,达磨就离开梁,到北方的魏国,隐居于少林寺。
参禅学佛的目的,不是预购天堂入场券,期待死后自己能进入西方净土。
悟道为的是此生能成为身心的真正主人,而不是为了来世的生意投资。
禅是什么?
禅不是宗教,不是哲学,
不是科学,不是心理学。
禅不是知识,是悟性;
禅不是巧辩,是灵慧。
禅即是融入当下、而不是思维空想。
举心即错,拟议即乖。
禅是生命的态度
禅是看清世间之后,真正认识自己。
禅是体悟生命实相之后的生活态度。
禅存在于无涯的时空之中,
世间随时随处都能见到禅,
问题在于我们能不能体会。
参禅不只是打坐
有位名叫薛简的官员问六祖慧能说:“京城参禅的大德们都说,觉悟必须要坐禅习定。请问大师有什么高见?” 六祖慧能回答说:“道由心悟,岂在坐也?”
参禅悟道不是经由打坐便可获得成果。
六祖慧能说:“生来坐不卧,死去卧不坐;原是臭骨头,何为立功过?”
磨砖不能成镜,枯坐也不能成佛,
参禅悟道要能觉悟出真心本性,才能进入禅的境界里。
禅即是离一切相
习禅并不是要向外求取,
而是对内心的自我省察。
法海问六祖慧能说:“什么是即心即佛?”
六祖慧能回答说:“前念不生即心,后念不灭即佛。成一切相即心,离一切相即佛。”
藉教悟宗
禅是透过佛陀的教导,
悟出禅宗的根本精髓。
禅是直接实践佛陀言教的方式,
抵达最终的寂静无苦智慧彼岸。
禅宗的传道方式也非常特殊:
不立文字,
教外别传。
直指人心,
见性成佛。
不立文字
六祖慧能说:“迷人口念,智者心行。”
禅宗重视“自力、自度、自救”。
培养特立独行的坚强人格以至达到禅悟的境地。
欲想成就得道,就必须亲自经历种种艰苦磨练。
承言者丧,逐句者迷。
禅宗极少使用佛教的术语,重视体证、经验、实践,
而不是言说、论析、理论。重要的是做,而不是讲。
语言文字只是媒介,而不是真理。
禅是活生生的体验,不存在任何的言语文字中。
禅宗讲求实践而不重视言说,禅并不依据固定的佛教经论。
教外别传
禅宗是经论言教以外的另一支传承,
禅宗是创造性的宗派,它不依据固定的经论,
没有复杂的思想体系,没有神秘的宗教仪式。
禅以一跃而入、直截了当的方式,
直接传承佛陀的心髓达至开悟。
直指人心
内见自性不动,名为禅。
见则直下便见,拟思即差。
禅宗是直指人心、明心见性。
向外寻求解脱之道,便是骑驴觅驴。
禅,不是依样画葫芦的鹦鹉学嘴,
禅,是用自己的心勇敢面对生命。
见性成佛
心性本净、佛性本有、
直指人心、见性成佛。
心即是佛,佛原本即是众生,众生的问题在于他的心。
心佛众生本是一体,三者无所差别。
长沙景岑禅师说:“学道之人不识真,只为从来认识神,无始劫来生死本,痴人唤作本来人。”
人生的种种痛苦烦恼,缘起于我们的自心。
未悟通生命实相的凡夫,即是红尘此岸的众生。
佛是调御丈夫,降服自己的心而达致无苦境界,
即是抵达寂静彼岸的佛。
生命即是无穷当下的积累
禅:
不说生之前;
不说死之后。
不说过去;
不说将来。
它最重要的法门是观察:
此时、此地、此刻、当下、刹那、瞬间!
禅 定
弟子问:“何名为坐禅?”
禅师说:“对一切好坏境界,心念不起名为坐,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。”
六祖慧能说: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外禅内定,是为禅定。外若著相,内心即乱。外若离相,心即不乱。”
无上菩提者,被于身为律,
说于口为法,行于心为禅。
为学日益、为道日损
老子说:“为学日增,为道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,无为则无不为。”
习禅并不是使人有所得,而是为了舍弃!
舍去心中种种习性:
偏爱、憎恶、贪婪、仇恨、嫉妒、虚荣、自卑、自大、骄傲。
坐 禅
弟子问禅师说:“禅是什么?”
禅师回答说:“今天的月亮特别圆。”
对弟子的疑惑,
禅师总是回答以最终的情境。
虽然一生看起来很长,但每天的月亮不一样,
每一段时间都不相同,每个当下都独一无二。
禅,即是珍视每一时、每一物、每一刹那当下。
禅者的心像一面镜子,永远只反映当下现前。
禅说了什么?
如果你问:“禅说什么?”
表面上它什么都没有说。
如果你认为:“禅什么都没说。”
开悟者会说:“实质上它什么都说了。”
禅是看到生命的真实:
满目青山一任看,
云在青天水在瓶。
一切天下万物都以自己的本来面目,
处于自己的位置,展现该有的样子。
凡夫妄想世界能依自己的期待化现,
开悟者没有一个期待的自己,他只是无我地融入变化。
不受世间污染
佛陀说:
“莲花生于水、长于水,但高出水面纯洁不受污染。
人生于俗世、长于俗世,但借着心灵的升华,而高出俗世不受俗世污染。”
禅即是生存于红尘,而不受红尘的一切所污染。
开悟的禅者,永远活在当下!不为过去、不为将来。
因为开悟者们知道生命的实相是:“时间是由所有无穷多的当下所积累而成,任何刹那当下才是生命的真实。”
在没有马的国度里,驴子被当成马。现今世上,谈禅说道鹦鹉学嘴的假禅者很多。如何分辨真假禅者?真正开悟的禅者不是用口说,他们真确地生活于禅境界里如实而行。
禅是体悟生命实相之后的生活态度!
自己当家作主,活在每一刹那当下。